作者简介:王杏芬,秀洲区梅里小学退休教师,秀洲区作协会员,梅里文学社会员,闲暇时喜欢写点小文章,小文章自称为“随手写下的心情”,多篇散文发表在《嘉兴日报》。
这两天刷朋友圈,看到摄影高手拍摄的荷花,那叫一个美!看到这样美的荷花,自己也忍不住在网络上下载了九张漂亮的荷花图,发个朋友圈,并配上一首小诗《醉荷》:
月色朦胧照荷塘,
林间田野送远香。
碧水清波醉荷花,
恰似仙境入梦乡。
时间过得真快,又到了荷花红艳、荷香扑鼻的时节。一直以来就喜欢荷花,不仅仅因为自己出生于这个时节,还因为喜欢荷花的品性,总难忘“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莲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……”。
时下正是梅雨季节,窗外,雨滴答滴答下个不停,雨天,很能让我静下心来。于是,打开电脑,边欣赏《荷塘月色》这首好听的歌,边找到朱自清的那篇著名散文《荷塘月色》读一读。
“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,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。叶子出水很高,像亭亭的舞女的裙。层层的叶子中间,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,有袅娜地开着的,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;正如一粒粒的明珠,又如碧天里的星星,又如刚出浴的美人。微风过处,送来缕缕清香,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……”读着读着,那田田的荷叶、朵朵的荷花、缕缕的清香、溶溶的月色,深深映入我的脑海;那静静的月光、薄薄的青雾、微微的清风、淡淡的云朵,久久留在我的心间。荷塘,月色,如朦胧的梦幻,似缥缈的歌声,给人以无穷地回味。
读着《荷塘月色》,想着是什么让作者把“日日走过的荷塘”描绘得如诗如画,如梦如幻的呢?是因为描写的细腻?是因为融情于景?我想还应该是作者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。仔细品读,《荷塘月色》无处不体现着荷·月·情之美。
作者首先“弥望”满塘的荷叶,“观赏出水很高的叶子”,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叶子。先看到的是叶子,然后走近细看“层层的叶子”,作者看到了“袅娜的开着的荷花”,花瓣已完全开放,再细一看,才发现还有“羞涩的打着朵儿的”,含苞待放的“如碧天里的星星”。这时,一阵清风拂过,使“肩并肩密密的挨着”的叶子,有了“一道凝碧的波痕”。再仔细一瞧,“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”,因为被更加有风致的叶子“遮住了”,所以“不能见些颜色”。
正是作者这样仔细地观察,才使这荷塘美景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读者的眼前,才使这“层层的叶子中间,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,有袅娜的开着的,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。”如此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,让读者看到了如此美丽的荷塘。
如果作者只写荷塘或许还有些单调,于是作者又写了月色。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,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,上下皆美,给人以一种立体之美。你看“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花叶上”,那田田、层层的荷叶,那盛开的荷花,那欲放的荷苞以及微风送来的缕缕花香,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。
我想如果作者单写月光一定也比较单调吧,于是作者又着力写了天地之间的另外一些东西,光的投影,“薄薄的青雾”,以及雾光叶色,水气交融而形成的朦胧景色;写了层次分明的柳树,还有树梢上的远山,树峰上的蝉声,树下水里的蛙鸣。参差、斑驳的灌木的黑影,弯弯的扬柳的稀疏的倩影,光影交错。这样,把岸边树塘中荷连结在了一起,使整个荷塘在月色中充满了诗情画意。
《荷塘月色》之所以让人读他千遍也不厌倦,那样打动读者的心,我想还在于作者融情于景,即景抒情。从作者“背着手踱着”,尽情观赏无边的荷香月色,从出门经小径到荷塘,再又归来,从空间顺序中来表露作者内在的情思,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交替出现的感情,这种情是一种微妙的心绪。
是啊,“心里颇不宁静”,如何摆脱?追求刹那间的安宁!作者笔下的荷塘景色全是幽静安宁的,花是零星的,香是缕缕的,风是微微的,月是淡淡的,但作者追求这刹那间安宁,为的是暂时忘却心中的“不宁静”,暂时忘记“对当时现实的愤懑”,但作者毕竟不能真正超然,所以听到蛙声,愁思即涌心头,不禁感叹“但热闹是他们的,我什么也没有。”
读着这样的文字,让人感觉荷是美的,月是美的,那份情也是美的,而作者写下的《荷塘月色》这篇文字更美!是啊,雨天出门不便,在家欣赏这样美的文字,心情也会变得美好。
又是一年荷飘香,等到天晴,一定要去看一看荷花,再美美地拍上几张荷花的照片。
郑州较好的癫痫医院武汉哪个医院看癫痫好青少年癫痫病怎么治